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全球招募水利工程、農業工程及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博士后研究人員!
一、崗位類別
1、興農青年學者崗:在學校核定的進人規劃內招收,入選者作為學校補充新教師的重要渠道,實施職業通道貫通培養。
2、創新團隊崗:加入學院優勢學科或新興前沿交叉學科,以及全國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或創新團隊進行培養。
3、科研項目崗:加入承擔國家、省部級重大重點科研項目的團隊進行培養。
4、合作專項崗:深化校地合作,促進學校辦學資源拓展,推動產學研結合和科技成果轉化。主要包括校地合作(資源拓展)專項博士后、在職博士后及工作站聯合招收博士后三類。
二、崗位需求
基本條件
1、身心健康,政治立場堅定,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學術素養,無科研誠信問題。
2、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應屆博士畢業生可申報,在申報時須滿足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的基本要求。
3、年齡在35周歲以下,外籍人員年齡經審批可適當放寬。
4、學科基礎扎實,創新活力強、學術潛能大,符合我校博士后崗位的學術條件要求。
5、需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站期間應按照崗位任務要求,全身心投入科學研究等工作。
6、符合博士后崗位的其他申請條件。
招收崗位(崗位詳情及聯系方式請見附件)
序號 |
崗位名稱 |
合作導師 |
|
1 |
農業灌溉提水裝備泥沙磨蝕智能預測與智慧控制 |
王福軍 |
|
灌區水網模型與智慧水管理 |
黃冠華 |
||
作物生命需水信息與過程控制 |
杜太生 |
||
智慧灌溉 |
李云開 |
||
畜禽智慧養殖技術與裝備 |
王朝元 |
||
2 |
智慧水利研究團隊 |
鐘登華 |
|
3 |
農業綠色高效用水團隊 |
康紹忠 杜太生 |
|
4 |
水動力學與水力機械創新團隊 |
王福軍 肖若富 姚志峰 |
|
5 |
農業水文與水土環境團隊 |
黃冠華 徐旭 黃權中 |
|
6 |
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與裝備團隊 |
李云開 |
|
7 |
農業水系統智慧管控團隊 |
霍再林 |
|
8 |
極端氣候與農業水文過程團隊 |
劉文豐 |
|
9 |
流域水沙過程研究團隊 |
張婷 |
|
10 |
畜禽智慧養殖工程團隊 |
王朝元 |
|
11 |
智慧溫室設施及環境團隊 |
趙淑梅 |
|
12 |
賀冬仙教授團隊 |
賀冬仙 |
|
13 |
家禽健康養殖與智能裝備課題組 |
鄭煒超 |
|
14 |
環境增值能源團隊 |
段娜 |
三、待遇條件
1、薪資待遇:參照學校標準及崗位類別確定薪資待遇(興農青年學者崗、創新團隊崗、科研項目崗、合作專項崗),基礎年薪不低于20萬元。國家項目博士后人才計劃入選者(資助期內)除享受國家支持的待遇之外,還可疊加學校資助的10萬元/年。
2、職稱認定:進站后,可申報認定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滿足學校相關條件,可申報認定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3、科研獎勵:根據具體科研工作業績情況,享受學校規定的教職工科研獎勵政策,以及學院和合作導師提供的績效獎勵。
4、人才申報:鼓勵并支持申報博新計劃等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在國家級青年人才支持計劃中單列在站博士后申報名額,并全程指導。
5、出國交流:鼓勵在站博士后到境外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學術出訪和學術交流。
6、團隊支持:團隊提供充足的科研經費,并支持博士后本人作為負責人申請各類博士后基金、國家項目及北京市科研項目。
7、表彰獎勵:設立學校“優秀博士后”獎項,鼓勵在學術研究、科技創新、工程實踐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優秀博士后。
8、公寓分配:學校優先向入選“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等人才計劃的博士后提供公寓。
9、在京落戶:進站博士后可將戶口遷入位于海淀區的中國農業大學東校區或西校區,出站并符合條件的,可解決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京落戶等。
10、購房資格:在站期間,可按北京市相關政策參與共有產權房等保障性住房申請及商品房購買。
11、五險一金:學校按國家和北京市有關規定為博士后參加北京市社會保險,繳存住房公積金。
12、其他待遇:享受在編教師同等培訓機會,在工會福利及子女入園入學等方面享受與教職工同等福利待遇。
四、應聘程序
應聘者應將以下材料整理為一個PDF,電子版發送至各崗位聯系人郵箱(注明博士后應聘+姓名+擬到崗時間),包括:
1、個人簡歷(含教育背景、工作經歷、科研經歷、主要成果)
2、博士學位論文摘要
3、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證書復印件(即將博士畢業的候選人提供相關說明材料)
4、兩名專家推薦人姓名及聯系方式(電話、E-mail)
5、初步工作設想及未來職業規劃
6、其他能證明本人能力、水平的相關資料
五、其他說明
1、學院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受理申請材料,全年招聘、擇優錄用、分類管理。申請人可全年申報,其中,崗位1(人工智能+工程學科專項興農青年學者崗)本批次材料提交時間截至2025年6月30日。學院在每年3月、6月、9月、12月的1號之前確定推薦人選。博士后進站申請材料及其它詳細內容請參考中國農業大學人才辦公室“博士后”專題網站內容(http://rcb.cau.edu.cn/col/col35796/index.html)。
2、研究團隊按招聘條件對申請者進行資格審查,并通知初審合格者面試;資格審查未通過者,恕不另行通知。
3、工作地點:中國農業大學東校區(北京市海淀區清華東路17號)。
學院聯系人:崔老師
辦 公 電 話:010-62736533
電 子 郵 箱:cuixiao@cau.edu.cn
六、招聘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源于1958年10月在原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創建的農田水利化系。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人才項目特聘教授6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領軍人才1人、農業農村部人才項目領軍人才1人、國家級青年人才17人次、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6人以及北京市教學名師6人,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農業農村部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及創新團隊1個。學院持續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強化資源聚集,牽頭建設了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甘肅武威綠洲農業高效用水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個國家科技創新平臺,教育部、農業農村部、水利部、北京市等一批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野外觀測實驗站、技術推廣示范基地,并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保持長期交流與合作。
學院于1996年開始招收農業工程博士后,2014年獲批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十四五”期間,學院進一步落實博士后“倍增行動”工程,對標正式教師標準,全方位、多渠道支持博士后挑大梁、當主角。目前,學院在站博士后27人,在站時間滿1年的博士后100%具有協助指導研究生和協助教學的經歷,60%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60%入選國家“博新計劃”、“國際派出”或“國際引進”項目,博士后培養成效顯著提升。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2025年6月24日